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苏力的《是非与曲直——个案中的法理》,苏力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原院长,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自由和法律责任、当睫毛掉入眼中、今日秋菊、民意与难办案件等。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药家鑫案、许霆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极具启发意义。
当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一些热门刑事案例的时候,就是各方面“专家”频繁登场的时候。他们以自己的理性分析,对于案件指手画脚,给出“最正确的评价”,好像除了他们之外的所有人都错了。而且这样的评价很多都够唤起普通人内心需求,得到社会广泛的响应。这是一种法律的进步,是一种公共舆论得以尽情展现的渠道,可是却也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提升自己社会知名度的手段,而他们也有可能因为自己手中的话语权来故意曲解法律,故意让法律误导公众,让法律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书中第一个案例是曾经整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医疗纠纷案件。怀孕38周以上的孕妇李丽因感冒并发症被送到了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医生检查感觉病情危急,建议直接剖腹产手术。可是李某男朋友、孩子的父亲肖某却在手术单上签下了“拒绝手术”的意见,最终这样的一场医疗事故已“一尸两命”开始。死者家属把医院告上了法庭,要求医院为李某的死负责任。当然其实这是一个法理极为清晰的案件,医院本不应该承担任何的责任。可是因为这样一个案件在医疗关系极为紧张的时候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在社会上也就有了各种谴责医院的声音。那么关于这样一个案件背后的法理精神,作者在这本书中条理清晰的给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作者以沙盘推演的方式,把医院如果按照社会舆论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治疗,在患者家属不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那么所引发的后果将是一个更加残酷的场景。这也就预示着医院所设置的家属知情权签字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法律保护,并不是可以随意越过的法律红线。所以我们在很多的医疗影视剧中看到医生做出了超出规则之外的事情,往往也要为他们的行为捏一把汗。如果他们的决定出现了负面的效果,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更加悲惨的人生命运。而这样对于医生的宣传其实并不具有正面的指导意义,书中案件之后媒体的力量其实也并没有起到正向的引导,这一个现象也值得深思。
作者也对于“药家鑫案”执行死刑进行了相应的论述。这样的一个案件社会舆论关注度极高,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而药家鑫的残忍当然也值得被判死刑。可是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他的死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也更加深远,这也应该是法律精神所思考的内容。
其他的案件呢?这里有李辉质疑文怀沙事件的分析,让我们看到当公众人物以自己的虚假信息欺瞒公众时,他的隐私也就不应该成为隐私。又从网络上曾经出现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探索着我国侵权法的各种可能性,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权和文学作品的原著梁信之间的产权争议进行着相应的法律分析。所有的这些案例分析都给我们带来一种眼前一亮之感,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案件背后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们对于这些案件和案件背后的法理进行深思。
所以这一本书其实是一本极有趣的著作,虽然他也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也能够开拓一种广泛认识世界的视野。法律并不是像所有人认为那样的非此即彼,深入到法律之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这本书的分析可以让我们对于身边发生的那些故事能够有着多种视角,能够更好的看清世界的本质,而不要人云亦云,被舆论所左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